国内最大的配资app 专访单霁翔:申遗为北京中轴线未来发展留下更多空间
股票配资新手开户_网上10倍配资炒股_在线股票配资操作
股票配资新手开户_网上10倍配资炒股_在线股票配资操作

网上10倍配资炒股

国内最大的配资app 专访单霁翔:申遗为北京中轴线未来发展留下更多空间

发布日期:2024-08-28 10:01    点击次数:103

国内最大的配资app 专访单霁翔:申遗为北京中轴线未来发展留下更多空间

据Wind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已发行的公募基金中,名称中带有“红利”或“股息”字样的产品共有172只(注:同一产品的不同份额国内最大的配资app,只统计一次)。

  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的北京中轴线,贯穿老城南北,发挥着北京城市骨架的统领作用,链接着多片历史精华区、多处历史遗产,构成了古都文化的天然谱系,集中彰显了首都文化自信。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说,“这条长达7.8公里的空间里,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中轴线城市文化风貌,蕴含着从古到今劳动人民创造的、动人的文化与历史。”

  当地时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

  在担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期间,单霁翔就推动北京传统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12年,国家文物局将北京中轴线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北京中轴线申遗为何用了12年?申遗的过程给北京中轴线带来了哪些影响?成为世界遗产后,北京中轴线将面临哪些保护课题?近日,单霁翔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申遗成功对北京中轴线保护来说,只是进入一个新的起点。“每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成功以后,都会带来一系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课题,中轴线的保护课题也会越来越多。”

  此次申遗强调城市规划的理念

  :从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到申遗成功,北京中轴线申遗用了12年,这个时间算久吗?

  单霁翔:北京中轴线原定2035年完成申遗,今年申遗成功意味着提前了十几年。文化遗产申遗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需要进行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制定清晰的保护规划,实施重要文物建筑保护修缮、进行环境整治,编制整体保护规划文本,在此基础上编制申遗文本,提前两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提交申遗文本,接受专家检查,最后到世界遗产大会上进行讨论是否能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个程序是有条不紊的,必须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实际上,每一项世界遗产申遗成功,几乎都需要长达十年左右的时间。例如,中国大运河2004年提出申遗,2014年申遗成功;杭州西湖文化景观2002年提出申遗,2011年申遗成功;这些已经算是比较快的了。从2005年开始,按照规定,每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一项文化遗产。中国作为有着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但是每年只能选择一项文化遗产进行申报,还有很多项目都在排队等待。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哪些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

  单霁翔: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的保护,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有幸参加了一些工作。

  1995年我在北京市文物局工作期间,参加组织故宫筒子河的环境整治。当时在紫禁城城墙和筒子河之间有几百户居民和一些单位,污水直接排向筒子河,大量垃圾浮在水面上。我们提出“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21世纪”,经过全市上下齐心合力,终于在21世纪到来之前,把筒子河变得碧波荡漾。

  本世纪初,我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工作。当时城市发展很快,我们担心大体量建筑、大规模建筑群建设影响北京中轴线。为此,在城市规划方面,北京市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把可能产生大体量建筑、大规模建筑群的项目尽可能移到远离中轴线的区域,例如在西四环规划了中关村西区,在北四环外规划了奥林匹克公园,在东四环附近规划了商务中心区;二是在中轴线两侧规划了很大面积的建设控制地带,规划了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后来增加到33片,保护以胡同四合院和历史建筑为主的区域。正是因为有了这道绿色的屏障,北京中轴线申遗才成为可能。

  北京中轴线这次申报世界遗产的名称是“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强调的也是城市规划的理念,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都城总体的景观环境和街巷机理也得到了保护。

  申遗推动了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

  :申遗给北京中轴线和北京老城保护带来了哪些影响?

  单霁翔:在申报世界遗产的过程中,北京市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克服了很多困难。应该说,北京中轴线申遗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一方面,中轴线覆盖城市区域面积大,区域内有着众多单位和居民,必须妥善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建设发展和市民改善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申遗解决了很多城市建设中留下的遗憾,例如地安门商场的建设高度,影响了鼓楼的景观;积水潭医院的大楼遮挡了“银锭观山”景观,这些都在中轴线申遗过程中得到了纠正;还有天坛医院的整体搬迁、先农坛的文物腾退,解决了困扰很久的文保难题;国家话剧院高层住宅楼、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多层住宅楼、北海医院、东天意市场等一批影响景观的高大建筑均实施了降层改造。

  在疏解、修缮、环境整治中,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格局、历史风貌得到逐步复原和生动再现,中轴线的人居环境和城市风貌不断改善,广大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在不断提升。同时,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促进了市民的文化认同,形成巨大的社会凝聚力,推动了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

  其实,每次申报世界遗产都是一个纠正过去的遗憾和给未来留下更充足发展空间的过程。这在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福建土楼、山西五台山、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等申遗的过程中都有体现。例如,山西五台山因为申遗,还原了“深山藏古刹”的意境;杭州西湖因为申遗,保住了“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特色。

  随着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深入,文化遗产保护的格局和理念日益提升,从“文物保护”进一步走向“文化遗产保护”。这两者的区别在于我们认识更深刻,保护的范围更加广阔。

  中轴线会进一步界定北京老城建筑的高度、形式和体量

  :北京中轴线上此前已经有三处世界文化遗产,分别是故宫、天坛、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的北京中轴线和上述三处世界文化遗产是什么关系?

  单霁翔:北京中轴线和中轴线上的三项世界遗产,都是北京文化(000802)古都保护的重要内容。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北京共有8处世界遗产,也刷新了此前创下“世界遗产数最多的城市”的世界纪录,其他7处分别是长城、北京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大运河(北京段)。我认为这些世界遗产都不是独立的,它们相互之间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方面的联系,例如故宫与天坛、故宫与颐和园、故宫与明十三陵、故宫与大运河以及与长城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相辅相成,相映成辉。

  中轴线上的三项世界文化遗产更是如此。大运河是为皇宫和北京城运送漕粮和物资的,我写了一本书叫《大运河漂来紫禁城》;故宫和天坛,都是明永乐年间建造。这些世界遗产之间关系都非常密切,北京中轴线加入进来后,是一个更加完善的系统。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故宫在申报世界遗产的时候,仅包括紫禁城内的区域。我也曾经向全国政协提交过《关于故宫周边古建筑群和古典园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提案》,希望把与故宫不可分割的景山、端门、太庙、社稷坛,还有皇史宬、大高玄殿、御史衙门等,作为拓展项目纳入世界遗产,因为这些建筑群和文化景观应该与故宫是一个整体,这次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

  :成为世界遗产后,北京中轴线与以往有何不同?未来,北京中轴线将面临哪些保护课题?

  单霁翔:北京中轴线成为世界申遗之后,有特定的保护内容,严格执行所规定的世界遗产保护范围和缓冲区保护和控制要求。对于列入世界遗产的文物本体和景观环境,以及世界遗产缓冲区,要进行持续的世界遗产监测,也就是说要遵守世界遗产申报所承诺的全部保护内容。

  北京中轴线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区域的范围比较大,例如故宫、天坛这两处世界遗产的建设控制范围分层次做出规定,包括不能进行建设的区域,以及平房区域,建筑物限高9米、18米、24米等不同区域,这些对于世界遗产环境保护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所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对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会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我刚刚从苏州考察回来,苏州古城保护规划规定古城内的所有建筑最高不能超过北寺塔的第三层, 即24米。 这一规定是为了保持古城的风貌和历史连续性。未来,北京中轴线也会进一步界定北京老城建筑的高度、形式和体量。

  申遗成功,意味着北京中轴线保护进入一个新的起点。每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成功以后,都会带来一系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课题。北京中轴线保护课题,会永无止境,越深入内容越多。因为时代在变化,不同的时期,人们保护的理念在变化;城市的气候环境、人居要求也在变化,会诞生很多世界遗产监测的课题。

  让文化遗产在更大范围活起来、动起来、响起来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给国内的遗产保护和修缮带来哪些经验和启示?

  单霁翔:梁思成先生一直有一个主张,“一座历史性城市要保护老城、建设新城,两者才能相映成辉。”北京中轴线申遗,也伴随着“既要保护老城,又要建设新城”的挑战与努力。北京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了”的要求,发展开辟新的区域,特别是建设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在河北建设雄安新区,疏解非首都功能,与保护北京文化古都密切相关,这一点所有历史文化名城都能有所借鉴。

  其次,深入挖掘历史性城市多重资源,特别是聚焦一座城市最核心的文化价值,并凝聚成全体市民的共同意志,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文化风貌和魅力。在这方面,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遗产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进一步做好北京中轴线的保护和利用方面,你有哪些建议?

  单霁翔:北京中轴线申遗过程中做了很多研究工作,中轴线上的文化资源还要继续发掘,在根据现实解决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问题的基础上,继续揭示和展示更多文化遗产。如今手段越来越丰富,技术越来越先进,大运河玉河段已经局部显露出来,还可以创造条件继续此项工作。正阳桥的考古勘探已经开展,将来也可以揭示出来,形成一个小型的文化遗址公园,这样能使中轴线文化遗产的展示更加丰富。

  另外,文化遗产保护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文化能力的建设。人们接触文化遗产,从中吸取智慧和营养,树立文化遗产保护的正确理念,这些本身就是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动。

  北京中轴线就在民众生活中国内最大的配资app,市民的参与度会非常高,中轴线上有很多的历史遗存、博物馆、公园文化设施,人们可以自由地走进去。过去,年轻人很少走进钟鼓楼,现在这里成为年轻人非常喜爱的打卡点,钟鼓楼“时间的故事”展览采用了数字化展陈的手段,收录了大钟敲击的声音,让观众可以沉浸式感受晨钟暮鼓的旋律,寻找“北京时间”。像正阳门、永定门这些标志性建筑,都可以实现这样的开放,让人们从高处可以看到中轴线的壮美景观。让文化遗产在更大范围活起来、动起来、响起来,这既是对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模式探索,也是文化创新发展融于在地群众的实践路径。